亲爱的家长朋友:
暑假是针对学生和家长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高发时期😲,学生群体被骗的案例时有发生👃🏼,更有不少同学被诈骗分子利诱,成为诈骗犯罪集团的“帮凶”“工具人”“替罪羊”,触犯帮信罪🐷☺️、掩隐罪、诈骗罪,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,学业前途毁于一旦。为了您的财产安全,请认真阅读此信,以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,有效保护您的宝贵财产🪱。
一、认清诈骗套路
1.刷单返利类诈骗🚵♂️:凡是网络兼职刷单、做任务🧙♂️,先小额返利🏙,再大额垫付的都是诈骗。
2.免费送游戏皮肤诈骗🆎👩🏽🔬:凡是免费送游戏皮肤(装备),让扫码然后声称未成年人导致银行账户冻结𓀔🤷🏿♀️,需要配合解冻的都是诈骗。
3.冒充公检法诈骗:凡是通过电话🧍🏻♀️、社交账号加好友说你涉嫌违法犯罪,需要配合网络调查🐞、资金清查🆒、把钱转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🧑🏿💻。
4.买卖游戏账号装备诈骗:凡是买卖游戏账号👮🏿、装备引导到交易平台交易,需要交保证金或者出错导致账号冻结需要解冻的都是诈骗。
5.虚假购物诈骗:凡是低价出售商品👾,不通过交易平台,直接转账不发货的都是诈骗。
6.冒充老师收费诈骗😍:诈骗分子潜入班级群中,冒充班主任🤐、老师发布收费通知🩶,引诱家长扫码转账🧑🏭🫴。
7.发放补助诈骗:凡是发放各类补助,但要先交钱的都是诈骗。
二♚📗、抵制诱惑,不做电诈工具人
1.帮助诈骗团伙引流:给诈骗团伙引流的方式有多种,常以兼职的形式出现,如充当客服拨打电话、拉人入群、地推引流➛、张贴涉黄小卡片、转发涉诈广告和短信等等。学生兼职一定要擦亮双眼🤵🏻,小心掉入诈骗陷阱。
2.出售电话卡👨🏽⚖️🤾🏼♂️、银行卡和社交账号:诈骗分子利用买来的电话卡、社交账号实施诈骗📓,然后用买来的银行卡转移赃款。因此,出租、出售“两卡”和社交账号(QQ号👩🏼🔬、微信号)就是帮信行为🏄♀️。
3.帮助诈骗团伙“洗钱”🤸🏽♂️👺:帮助诈骗分子收款、转账、取现🖐🏽,帮助诈骗分子购买黄金、烟酒👨🏿🎓🙂↕️、手机、现金花束或蛋糕等🤧,再转账或转交给上线,都是“洗钱”行为♜🤙🏼。
三👩⚖️、教育孩子增强反诈💀、防骗意识
家长要加强对未成年子女使用手机的安全教育,帮助增强孩子防范电信诈骗意识🐟。请不要将自己的手机支付密码、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告知孩子,同时也请关注孩子下载的APP软件、微信账号、支付宝账号等使用情况,如果发现诈骗软件、垃圾短信、骚扰电话、不良网站等信息👮🏼♂️,可选择登录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网站或国家反诈APP进行举报🔛。
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案件,关键是提高防范意识。请牢记“三不一多”:未知链接不点击🥕、陌生来电不轻信、个人信息不透露、转账汇款多核实🤝。家长们及时下载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💆🏼,关注“国家反诈中心”微信视频号,了解反诈手段🤸📆,学习反诈知识,谨防上当受骗👷🏻。
杏福娱乐平台 -《杏福精彩不断》与您一起成长!保卫科
2024年7月18日